七月半,长安。

李世民如同往常一样,先是看望了皇后和李治,在享受了短暂的家庭温暖之后,他便回到了御书房之中开始处理起了公务。

而在御书房外,宦官和暗卫早已经等候了多时:“臣参见圣上。”

“免礼。”李世民挑了挑眉,有些期待连忙走进御书房中,这不用多问便知道又是幽州传来了消息:“随朕进来。”

“是!”暗卫行了一礼,拿着一叠的书,跟在了李世民的身后走进了御书房中,随后将一叠的资料呈给了李世民。

当李世民拿起了那一瞬间,脑海中瞬间响起了熟悉的‘叮’的一声。

【大唐国力:】

【事件:宿主获得黑板粉笔,国力值增加100。】

【事件:宿主获得禽类养殖和饲料制作,国力值增加500。】

【事件:宿主获得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的相关基础知识,国力值增加2000。】

【事件:宿主获得货币,生产力,经济,思想改造相关知识,国力值增加100。】

李世民挑了挑眉,满脸笑容一共获得了两千七百的国力值!!

其中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的基础知识,仅仅只是基础知识就能增加两千国力值?

还有家禽类养殖以及饲料的制作,这又是什么?养鸡鸭的方法?

带着无数的疑惑,他翻开了这传来的信息。

【殿下和一众家臣在参印刷工坊参观,殿下发问这工坊能生产多少书。】

李世民不由的摇了摇头,这逆子对于印刷还真是上心,不过印这么多,价格不怕降低么?

他有些不解的继续看了下去。

【薛刺史言会印刷到幽州缺纸,一众驾乘对此印刷工坊效率欣喜不已;随后又禀告了圣上免费发放书籍,开启民智之举,以及朝堂之上魏征同世家之争。】

【一众家臣皆称赞魏征智慧超凡,对其钦佩不已。】

李世民不由的点了点头,魏征那张嘴自己都受不了,世家更受不了了,现在世家的名声都快成了过街老鼠了。

【殿下问圣上可曾对这多了的读书人如何安排?】

【薛刺史回答道,天下读书人多了,只是官位不曾多,并没有其他办法。】

李世民看着眉头微微皱。

人都有老的时候,自己不可能让官员直接告老还乡,这么做不仅会显得自己无情,甚至会动摇整个国的根基。

可安稳的同时也意味着,官位长久被占据,不仅影响办事的效率,更重要的是新人难以见到,致使整个朝廷暮气沉沉。

或许五险的制度可以解决!?

他不由的长叹了口气,这显然是不现实的,官员是不可能放弃原本的土地,权利和福利,世家就更别说了,这或许自己永远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。

对此他也很无奈,只能继续看了下去。

【《论语》装订成册,殿下很是不解,为何如此之薄?】

【工匠解释,《论语》不过一万六千余字,装订本就如此之薄···成本比之前更加的低。】

李世民眉头微微皱:“没想到朕令工部印刷十万本书,只有百来棵树。”

他一边说着,一边抽出了一本写着《论语》的小册子,一目十行的翻过之后,对比了了一旁的奏折,不由的感慨道。

“真没想,只有这薄薄的一成,还不如上奏的奏折厚!”

“不过,有了这活铅字印刷术,那支援给各个州郡的书岂不是能够无所顾忌的供应了?”

“这算不算是孔圣人口中所说的教化了万民呢?”

他想了想,没有老师应该是算不上教化万民,但至少是个起步,毕竟没有书籍也算不上教化。

“看来此事还是任重道远。”他拿起了钢笔,在白纸上记下了此事。

之所以不再用毛笔,主要是因为事情太多,需要随时记,虽然有很多事情宦官能够提醒,但有些东西不能让宦官知道,因此便尝试起了钢笔。

虽说刚开始用有些不习惯,但确实是十分的方便。

【众人为之惊叹,殿下赶忙说道,要趁着父皇还没反应过来之时,赶紧将书籍给卖出去,不然恐怕又会重蹈糖果的覆辙,价格过于低廉导致卖不出去。】

李世民拿着钢笔的手顿了顿,嘴角不由的抽了抽,这逆子是要和自己抢生意?

【彭通连声应到,自己会处理好此事,殿下又问起教材和学堂之事。】

李世民一脸的无语,确认了这就是要和自己抢生意,难怪不担心印刷的太多价格降低的问题!

【一众人来到正在建设的学堂,梁校尉问这个学堂比起洛阳太学如何,马周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比不得那太学。】

“还想和太学相比,这学堂建这么大?”李世民十分好奇,从一旁抽出了学堂的图纸。

他一边看着图纸,一边回想国子监的构造:“这占地哪能比得上太学院!”

“只是这怎么种树的山林,养羊的草地也给画进去了?难不成学生还得养猪和种地不成?”李世民随口猜测到。

但当看他到教授的科目的时候,顿时面露无语之色:“还真让学生去种地和养猪···这不伦不类的,这简直是胡闹么?”

在他看来,种地的便是种地的,读书的便是读书的,士农工商等级有序难以跨越。

刚说完这句话,他又意识到了什么,在前不久的时候他还成立了粮种司,打算让读书人去种地,这看似不伦不类的胡闹,却好像蕴藏着深意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喜欢大唐: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请大家收藏:(www.hxjxsw.com)大唐: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花香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“难道朕也应该这么改?”

“不管了,先记下来再说!”

他再次写下了一条,继续看到。

【殿下令众人进学堂查看,巡视一番过后,言少了粉笔和黑板。】

【众人不解,粉笔和黑板是是什么?有什么作用?】

李世民转头看向一旁的一块漆黑的木板,和装满木盒子拇指粗长短的白色圆柱体,这便是黑板和粉笔了。

他随手拿起一根,刚用力粉笔就被掰断了,沾了一手的粉笔灰,不禁疑惑这有什么用?

【殿下言,这老师教授的学生太多,老师口述学生笔记的方式多有不便,于是便需要将字写在黑板上,让学生观看学习。】

李世民微微点头,原来如此,随手在上面写了两个字,眼睛不由的亮了起来,这东西以后商议事情的时候可以用的上。

【众人觉得有理,梁校尉又说道,这老师就算是有了板书恐怕也难以管教五十个学生。】

【殿下言无需担忧此事,孔圣人还能教授三千弟子,这一千学生算不得什么,只管去做黑板和粉笔。】

【殿下另工匠寻来石膏磨成粉做成粉笔,又用黑漆刷在木板上做成黑板。】

李世民眉头微微皱,光靠粉笔和黑板一个老师就想教好五十个学生,这未免也太天真了吧?这逆子在想什么?

他连连摇头,不管别人相不相信,反正他觉得这有些不太可能。

【待黑板漆干之时,殿下问道,招收到了多少学生?】

【薛刺史言,商人见不能做官,所以不想让子女入学。】

【殿下恼羞成怒,直言食古不化,自己也不想给他们资格,又问有多少人报名?】

【薛刺史言,只有三百人,多数工人觉得读书无用,不如种田守着两亩地,将来进工坊做工;其中三百人中多数是女童,其余的则是六到十岁的孩童。】

【殿下不解,为何人数这么少?为何全是女童,还年纪都是这么小的孩子?】

【马周解释道,稍大的男童便要为家中干活,等到了十二岁的孩子就要成家立业,因此只有不受人待见的女童才会被送来,且多是冲着免费食宿来的。】

【殿下觉得此事不行,问可有办法让适龄的孩子来上学?】

【一众家臣直言读书做官乃是自古以来的观念,难以改变。】

“只有三百人,还全都是女童?还都是冲着饭菜来的。”李世民连连摇头,不由的吐槽道:“这哪是什么学堂,这不是善堂么?”

施舍饭菜给无家可归的流浪乞儿,这可不就是善堂么?

想到这,他不由的好笑道:“这逆子的学堂怕是办不成了,不然朕还真想见识见识,这教的都是什么东西。”

【殿下有些后悔,早知道便不提供免费饭食了。】

【薛刺史言无需担心此事,年纪小的学生需要父母接送,年纪大的需要干农活,所以即便是冲着免费食宿而来的血神官员而并没有多少。】

【殿下无言以对,只能等下一次报名,不让混吃混喝的人进来。】

李世民看到这,脸上的笑意更甚:“这不给免费的饭食,那来的人岂不是全都成了流浪的乞儿了?”

“不对,如果连流浪乞儿都要收钱的话,那起岂不是连流浪乞儿都不会来?”

“这学堂还能开的下去,以朕看还不如直接开个善堂,专门招收流浪乞儿,让他们读点书之后为王府效力。”

说着,他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,眉头拧起,这怎么感觉像是培养王府的心腹呢?

他感觉到了一丝的不对劲,但转念一想,这应该不是培养心腹。

因为这个策略获取人才实在是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了,远不如一个招贤令又或者千金买马骨,这种方式来的迅速和高效。

想到这,他放下了警惕:“所以这逆子是真的在做学堂?”

【薛刺史问,这学会结业之后应该去做什么?】

【殿下回答道,优秀之人可进入各个工坊和各院实习,比较差和不愿留下的人只能任由他们自己闯荡。】

【众家臣觉得这学生若是什么都没学到,那将来出去不仅有损名声,更有违师德。】

【殿下直言,师傅领进门,修行全靠个人,学习这等事怪不得别人。】

李世民很是不理解:“花了这么多的钱,但到头来却这般不负责任的教授,这能教出什么人才来?怕不是一群庸才吧?”

他不能理解,花费了这么多的钱,时间和精力,但是却不负责任的教授,而且还不将所有的人才收为己用。

这学堂的模式和国子监完全不同,他非常怀疑,这学堂真的能够开的起来么?

【不多时,粉笔和黑板已经干透,一众家臣使用过后皆言物虽小,却十分的好用。】

【殿下问,这学堂何时能够完工?】

【薛刺史答道,至少要等到九月才能完工,开学,并保证定会想办法让适龄儿童前来上学。】

“九月开工?”李世民对此丝毫不担心,甚至还说道。

“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,朕要不要也找一些聪明伶俐的孩子去那上学,不然这么下去,教授出一群用庸才,这将来恐怕没人用!”

【殿下言,不必如此,大不了在各郡县招收流浪的乞儿前来上学。】

【众人无言以对。】

李世民无语的摇了摇头:“果然不出朕所料,这逆子真的要将学堂开成善堂!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喜欢大唐: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请大家收藏:(www.hxjxsw.com)大唐: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花香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此刻,他心中已经断定这李佑的学堂肯定出问题,国子监也没必要改。

【午后,彭通运送几马车的书籍来到书铺,商人闻风而来,在询问过后见到了新编的书籍,纷纷要求购买,甚至就其他的州郡的商人也闻风而动。】

刚才面露笑容的李世民此刻笑容逐渐消失,有些气急道。

“这将书卖了,那朕的书还能卖得出去么?这不是抢了朕的生意么?这事朕怎么没听说过呢?”

“亏大了,这下亏大了!”说着他想到了什么:“等等,幽州距离这里有些远,说不定还没有卖到这里来!”

想至此,他连忙用笔记下,这卖书的生意可不能被这逆子给独占了,待会就让段纶售卖。

【奈何只过了几天,整个幽州到处都是卖书的商人,书籍再难以售出。】

【为此,有的商人坑蒙的卖给了不识字的百姓;有的商人甚至想到了卖给突厥人,众多商人在发觉能够卖给突厥人之后,直奔突厥。】

见此情形,李世民不由的目瞪口呆,鄙视道。

“突厥都不说汉语,都能把《论语》卖给他们?奸商啊!实在是狡诈之际!!”.

这**商行为着实是震惊到了他,实在是有些太离谱了。

【由于胡商带来大量牛羊和战俘,为此殿下不得不临时让小汤山作为胡商的停留驻地,以保证幽州城的安全。】

刚才还震惊的他,此刻更是跳了起来,满脸的羡慕:“这牛羊和战俘多的要以一座城镇来停留?那该卖出了多少本的书,挣了多少钱啊?”

“不行,卖书一事得尽快提上日程!”

【由于小汤山本是小镇,容纳人多且杂,距离北方近,彭通便禀告需要重新建设加强城楼,战壕,城墙的建设;还有战俘营地,牛羊草场,交易所,牢房等需要建设。】

【众人觉得有理,薛大鼎并直言尽管报备,皆会提供。】

【彭通则想用水泥快速修建;薛刺史言水泥太耗费人和时间,故此不愿提供。】

李世民不由的感叹道:“真是不得了,竟然要用水泥扩建一座城镇?也不知道这城镇将耗费多少钱?”

【殿下直言,可以让战俘来开采。】

【马周言,战俘多是老弱妇孺,身体残疾之人,且战俘之间有冲突,敌视汉人,难以管束,不如直接征调民夫。】

“这逆子怕是傻了,连征调民夫都忘了?”

对于马周的言论,李世民表示了肯定,除了上面的缺点外,战俘还得吃饭,而民夫自带干粮,这想都不用想征调民夫是最划算和快速的办法。

“或许是因为身份顾忌?”李世民想到了什么,王爷征调民夫,那不一定是干活,也有可能是造反。

【彭通又问那所缺少的税务,捕快等官员怎么办?上报圣上恐怕会收到朝廷其他人的攻讦。】

【殿下言,可以多雇佣秘书,做佐官以辅助处理公务,多给些钱财和福利便可。】

【薛刺史言,给钱和福利太贵,且懂得人十分的少,非长久之计。】

李世民眉头紧皱,沉默了起来,佐官和秘书,这不是间接的夺权么??

为什么是夺权呢?

首先,官员的任免是朝廷皇帝的权利,而地方并没有权利任免官员,因此可以保证地方归属于朝廷,权利集中在皇帝手中。

但是任免佐官和秘书,这看似只帮助自己做公务,但毫无疑问他们在使用官员的权利。

而且由于佐官和秘书是被地方的官员所雇佣,那就意味着佐官和秘书不会效忠于皇帝,而是效忠于地方官员。

如果地方官员大量雇佣佐官和秘书,这不就能够能够避免皇帝的管束的同时,获取大量忠心的属下?

时日一长,那地方独霸一方,欺男霸女,甚至是图谋造反,也只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
这么看来,这秘书和佐官的制度也存在极大地隐患,此事得记下来好好想想。

【殿下想到了什么开口道,可以专门弄一个临时工。】

【一众家臣很是不解,不知何为临时工。】

【殿下直言便是,分为三种的短工,有按小时算的,有按日结的,有按照月的这几种,若是出错随时更换。】

出了错就让他离开?李世民愣了愣,面露怪异之色,召之即来挥之即去,这是临时工?这道有点意思,不过临时工同样也有隐患!

【彭通继续禀告道,除此外还有战俘的问题,战俘越来越多对周边的郡县造成极大地威胁,其次战俘需要极多粮草供给,而且会有人说殿下有谋逆之心。】

【马周说道:若是不收战俘,很多商人都会破产!】

李世民面露古怪之色,这《论语》都能卖给突厥人,这**商活该破产。

【殿下有所犹豫,询问如今有多少战俘?】

【彭通言一共有一万余人。】

【殿下不以为然,这不是还有税收么,税收足够买粮草了。】

【彭通言,税收根本收不上铜钱,大多是以牛羊和战俘来抵押,而战俘太多,牛羊都被用作了罐头,罐头难卖,恐怕王府会支撑不住。】

【殿下又言,这印刷工坊挣了很多钱,不应当如此。】

【殿下言,只要食物足够,战俘只会成为建设的助力!】

【薛大鼎中肯的说道,战俘虽然好用,但终究是外族人;彭通更是附和道,为何一定要用战俘,而不征调民夫?征调民夫是不用花钱的。】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喜欢大唐: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请大家收藏:(www.hxjxsw.com)大唐: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花香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李世民很不理解,战俘这么多的问题,耗费这么大,为什么不用民夫呢?

【殿下言,建设办事要花钱,更何况钱对于国家来说只是运行的工具,这个工具只有不断地的使用才能发挥效用。】

【一众家臣眉头紧锁,十分不解。】

李世民一脸茫然,他只知道锄头,锯子属于工具,但还从来没听说过钱是工具,这是个什么道理?

【殿下言:抛开其他因素,若市坊有一百斤麦,铜钱只有一百文,那一斤麦便是一文钱;可若是官府又铸造了一百文钱呢?】

【马周思索道,若无其他**,市坊上便有两百文钱在购买一百斤的麦,这小麦变成了一斤两文钱,可当真会如此么?】

【殿下点了点头,表示完全正确。】

李世民却想到了很多,若是自己的话,那多出来的一百文存起来不就行了,干嘛要全部购买呢?

【众人依然不解,为何会如此?】

【殿下言,因为钱本身是没有价值的,钱可以是铜钱,也可以是绢布,也可以是黄金白银,甚至在某些地方用铁钉作为钱。】

【因此钱这只是一种表达的形式,并没有实质的价值,只流通的价值。】

【即便是钱再多,但商品的数量和价值不改变,这钱太多只会不值钱,因为而真正有价值的是商品,也就是小麦。】

“原来这就是流通价值。”对此李世民不由的点了点头,在此之前的朝代,由于铜的稀缺,朝廷铸造了很多的铅钱和铁钱。

(但铁容易氧化生锈,因此铸造用的更多的反而是铅,长期接触重金属,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人寿命短的原因之一。)

【这个道理从市坊可以扩展到整个国家。】

【大唐所有人生产商品的数量看起来很多,但总是维持在一个大概的数字,同时而大唐每年也是要铸造货币的。】

刚才不解的李世民此刻恍然大悟。

国家的国土面积总是相对稳定的,人口数量每年也是相对稳定的,这意味着大唐的总产出是稳定在一个数字之间。

而大唐每年还在不停的铸铜钱,这可不就是钱多了,但是小麦并没有变多的道理么!

但为什么还缺钱呢?

【马周提出疑问,朝廷铸造铜钱这么久,非但没有货币贬值,翻到是百姓还在用绢布,十分的缺钱用。】

【殿下解释道,这是因为铜钱都被储存了起来,再加上铸造铜钱的效率很低,只要等上一段时间,无数商贩开始私自铸造铜钱后,就会发现铜钱开始不值钱。】

李世民对此摇了摇头,采矿放开之后,私铸铜钱这基本上没办法杜绝,最重要的是私自铸造的最猖狂的人是世家!

大钱经过私铸之后能变成更多的小钱,这种暴利的生意世家又怎么会错过?

因此这私铸不仅涉及的范围广,而且背后牵扯的利益极大,这根本没办法杜绝,对此李世民也只能默默的的记了下来,或许将来有办法能够解决此事!

【殿下说道只有将钱不断地花出去,变成商品才是正确的,做守财奴是不行的!】

对此李世民深有体会的点了点头,钱变成刀枪兵马才是有用的。

至于为什么,那自然是因为在乱世之中,别人屯钱粮,只有他屯刀枪,这别人的钱粮便是他家的,靠着这个办法他才做的皇帝。

喜欢大唐: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请大家收藏:(www.hxjxsw.com)大唐: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花香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