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主永宁 38 近臣谗言

作者:重瓣青莲 分类:言情文学 更新时间:2022-06-03 18:08:08

二月清寒,斜风冷雨打在两仪殿的屋脊上,呜呜咽咽,凄凄切切,说不尽得愁云惨淡。

砰的一声,殿内传来瓷器落地的声音,殿外檐下侍立着的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太监,本在屏气凝神地听着殿内的动静,此刻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了一跳,机灵灵地打了个寒颤,将身子往门前又挪动了几分,侧耳细听。只听一声怒喝穿透了两仪殿厚重的帘幕,直送到他耳朵里,“狗奴才,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?”

他只觉手心冒汗,右手执着的拂尘微微颤动,嘴唇发白,似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。照理说,他跟着师傅李公公在御前当差多日,也经历了些事情,且他素日也非那等胆小怕事之人,今日何至于吓到这般田地。

原来这里头听训的不是旁人,正是他的师傅李公公,而事情的缘由便是今日早朝上的平阳郡王一事。平阳郡王无端遭受折辱,原是他师傅李公公的主意。李公公因为主子的关系,多年来,被张贵妃一系的人欺辱排挤,他是睚眦必报的人,如今得了这个机会,能不想尽法子出这口恶气?况且他深知皇帝心思,在这个幼弟身上,皇帝看到的是自己昔年的狼狈以及九死一生的挣扎,那段黑暗的岁月,是如今身为九五之尊的他,不愿想起的。而如今,胜负已定,他却因为顾忌着先皇的遗旨,不得处置这个异母弟弟,只得将他远远地圈禁在宫城一角,对他不闻不问。六宫之中,朝野上下,众人皆知皇帝的心思,故而谁也不肯提及此事,只道是这天地间,不曾有过平阳郡王此人。

这小太监是李公公的跟班儿,折磨平阳郡王的事情,李公公便都交于他去办。他一味地要讨师傅的好,便更添了三分手段,将个堂堂皇子折磨得要生不得,要死不能。谁料到东窗事发,皇帝震怒,师傅尚且横遭叱责,何况自己。想到此时,他不禁大着胆子,掀起门帘的一角,偷偷往里看了一眼。

只见殿内一地狼藉,碎瓷片散落在淋漓的茶水中,两仪殿的雕花地砖上全是斑驳的水渍。李公公跪在当地下,背影佝偻,不住地以头抢地,发出咚咚之声,鲜血混着茶水从他额头留下,而他却似浑然不觉,只一遍遍地叩首,不敢回一言。那小太监见了此状,心内暗道一声不好,手一抖,帘幕落下,遮盖了他的视线。

幸尔皇帝并未注意到这边的动静。此时他正在盛怒之中,眉头紧蹙,双目灼灼,几乎要在李公公身上烧出两个洞来,“朕把琮青交给你,是让你严加看管,并未让你加害于他。你自作主张,使出这种下作手段。朕的脸面,都叫你这个狗奴才给丢尽了!”话音未落,一方砚台又飞落下来,将将落在李公公的身侧。

李公公连连顿首,哭道,“陛下。老奴该死,但老奴也是为了陛下啊。陛下这些年来受张氏母子折磨,遭了多少罪,受了多少苦,别人不知道,老奴却是全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啊。老奴实在是因为气不过,才做出这种事情。陛下,老奴一片忠心心,全是为了陛下,陛下明鉴啊。”说毕,抽噎不断。

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,颇有些掏心掏肺的意思,皇帝听了,脸色稍霁,半响,冷哼一声道,“便算你对朕忠心,但琮青的事情是怎么传到王公公和杨太傅耳朵里去的。他们今日能知道琮青之事,明日是不是连朕的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。朕封你为大总管,把偌大的太极宫交到你手里,你便是这样替朕办事的?”

李公公见皇帝不再追究他毒害平阳郡王之事,稍稍放了心,膝行到皇帝跟前,低声回禀道,“陛下,老奴已经盘查了驻守紫云阁的两个侍卫。按他们所言,近日并没有在紫云阁左近见到旁人,唯有,唯有除夕那晚......”

说道这里,看了看皇帝的脸色,声音愈发低了下去,“除夕当晚,他们看到林将军在通往紫云阁的桥上徘徊,还跟他打了个照面。”

皇帝听了这话,颇有些意外,想了想道,“朕记得那夜,似乎是命他前去寻找永宁长公主,许是他恰好寻到紫云阁附近。”

李公公忙道,“陛下说得不错,只是老奴听说,这林将军,近日跟永宁长公主走得颇近啊。这永宁长公主和她母妃,当年可是庇护过平阳郡王的......”

皇帝听了此言,又惊又怒,“什么?你说阿昭他,跟永宁......不,不可能.......”他背转身去,站在两仪殿北墙正中悬着的舆图下,目光久久凝聚在那个名唤幽州的地方,那是他和林昭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地方,林昭与他,半是君臣,半是手足,若说这世上还有谁能令他全心全意的信任,便只有林昭兄妹两了。他沉默了良久,方才开口道,“这话,你是从哪里听来的?”

李公公的眼睛里闪过一道冷光,回禀道,“老奴遵照陛下的吩咐,在陵下宫加派了人手,以防永宁长公主有不轨之心。据那边传回的消息说,永宁长公主倒是并无异状,只是,只是.....”他嗫嚅了半响,见皇帝侧首看他,眼神凌厉,忙战战兢兢地问道,“老奴斗胆,请问陛下近日是否曾遣林昭将军前往陵下宫?”

皇帝摇了摇头,“不曾。”

李公公的眼睛里闪过一道恶毒的光芒,随即垂下眼帘,恭谨道,“启禀陛下,据皇陵守卫回报,林昭将军近日曾屡次探访陵下宫,登堂入室,似与长公主十分熟识。“

年轻的帝王仍然站在舆图下,并未回身,也没有答言,然而李公公知道,他的这一席话已如一把萃毒的利剑,深深地插入了皇帝的心里。这位在宫廷斗争中长大的君王,生性多疑,然而对一起长大的林昭却是难得的信任。如今他一旦发现,这个自己视为兄弟的人,竟然暗中捣鬼,背叛于他。即使此事不一定为真,但是嫌隙一旦产生,林昭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,便再也回不到从前了。

李公公在心里冷笑几声,膝行到皇帝跟前,再次进言道,“主子,您可别忘了,除夕之夜,未央湖畔,林将军和长公主并肩而立,吟风弄月。未央湖与紫云阁一桥之隔,主子,此间故事,老奴不敢细想啊。”

死一般的沉寂在两仪殿蔓延开来,如一张无形的网,禁锢了身在其中的人。李公公跪在皇帝的脚下,目光阴狠,一言不发。流言的种子已经种下,如今唯一要做的,就是等待它的发芽。

良久,帝王的声音从虚无里传来,冷静而克制,“朕不相信阿昭会背叛朕。此事必然另有隐情,你再遣人去查一查,务必要做到有凭有据,端不可冤枉了阿昭。”

李公公俯首令命,在皇帝看不见的地方,细微的笑容已经爬上他的眼角。“如若全然信任,又何须再查?”李公公躬身往殿外退去,刚推到门口,皇帝的声音幽幽响起,“这事你亲自去查,不许惊动了别人,若是走漏了风声,朕唯你是问。”李公公喏喏领命,掀帘退出。

那门口候着的小太监,忙迎了上来,从袖中掏出一方雪白的帕子,擦拭师傅额上的血污。谁料做师傅的一摆手,不耐烦道,“不妨事。你带几个人去里头收拾收拾。”又嘱咐道,“陛下正心烦,手脚轻些。”说毕,便转身下了玉阶,回身又吩咐道,“这里下了值,去我房中,有事吩咐你。”这小太监忙“哎”了一声答应,自己擦了擦满头的冷汗,带了人蹑手蹑脚进殿收拾不提。

两仪殿内暖气袭人,春寒料峭,皆被挡在帘外,然而龙椅上年轻的帝王,脸色阴沉如□□,任炉火熊熊,亦不为所动。然而这寒意却不减他的容色,反为他添了几分不怒自威的尊贵,旧年风餐露宿的痕迹已从萧琮云的脸上消失,唯有右眉上一道伤疤,铭刻着他的军旅生涯。他伸手摸了摸眉上的那道伤疤,三年前那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又回到眼前。

那是一次与突厥人的战役,双方相持不下,自己便请命为先锋,夜袭突厥中帐。然而突厥人却似早有准备,在他们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。护卫亲兵死伤殆尽,他自己也身中数刀,几近力竭。当突厥首领的弯刀在他面前高高举起,他已无力迎击。弯刀嗜血,带着劲风扑面而来,那一瞬间,他料定自己是要命丧此地了。然而,那弯刀只是重重划过他的眉心,便再无力道,软软坠下。鲜血从眉心涌出,流了满脸,在他模糊的视线里,只看到林帅的□□直刺入突厥首领的后心,而同时,几名突厥军人的弯刀亦向他砍去,鲜血从他的身体喷涌而出,远处是林昭惊恐的吼声。

这一役后,林帅虽然捡回了性命,然后元气大伤,身体已是大不如前了,免力支撑了一年,便撒手而去。他心里自责甚深,在林帅的病榻前亲侍汤药,又允诺道,翌日登基,必然封林帅为天下兵马统帅,令他位极人臣,以报今日之恩。而林帅,只是笑着摇摇头,对他道,“太子,老臣已是无用之身,不能再辅佐您了。昭儿他虽然年纪尚轻,但却是难得的将才,有他在殿下身边,老臣便放心了。”那时候的他满腔感动,颤声道,“我与阿昭情同手足,他辅佐我,我保护他。我们兄弟同心,定将踏平突厥,重整河山。”

想到这里,皇帝紧抿的双唇终于放松,露出了一个柔和的弧度。是啊,阿昭是不会背叛他的,便是全天下的人都背叛他,阿昭也不会。他缓步踱到殿外,落花飞雨,轻寒扑面,他却忽然来了兴致,对廊下的小太监朗声道,“摆驾,朕要出宫。”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