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:克复中原 第276章 升扬州刺史

作者:子虚笑乌有 分类: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:2024-06-05 14:21:59

想着想着,刘表眉头愈发深蹙,刘表想起诸葛巡出兵汝南之时,曾与刘表约定,所占之地用于试行新政,州府不可干扰。

然而眼下,诸葛巡所谓的“所占之地”,已经超过两个郡了。

他看着黄祖,喃喃开口。

“老黄,依汝之意,吾当如何?”

黄祖想了想,“景升兄,扬州之内,汉升据豫章,而子谦已据庐江,若真将九江郡掌控在手,已有半壁扬州。”

黄祖顿了顿,说出自己打算。

“我等虽很少过问子谦,但于明面而言,子谦终究是荆州臣属,扬州方面,也需要统筹辖制,不如就表其为扬州刺史,景升以为如何?”

刘表明白,李郭之祸后,朝廷已名存实亡,什么州牧刺史太守,都是谁控制谁来当,而刺史的职权,也基本从监察权变成了实控权,与州牧几乎只是称呼不同罢了。

当然也有例外,最出名的例外就是豫州刺史刘备,有名无实。

刘表思忖良久,心想着诸葛子谦反正是自家晚辈,再加上诸葛氏与蔡氏黄氏皆是姻亲,不如就照黄祖所说。

这样另一个好处就是,荆州内部的利益,也能更加稳固,避免再出现像蒯氏投曹这样的事发生。

像诸葛巡这般去外面开疆拓土,别的家族也不会有想法。

“如此,就依汝之言,吾即刻上表天子。”

刘表表态,黄祖脸上笑意更甚,随即感慨一声,“景升呐,有没有觉得,我等已经老了?”

刘表摆摆手,“休要乱吾志气,荆州各方面皆欣欣向荣,已连续数月未听说有叛乱之事发生了,百姓也能安居乐业。”

黄祖听刘表斗志尚存,觉得略显尴尬。

忽然记起,曾经是他黄祖,素来有征战开拓之心的,而刘表,历来求稳守安。

世事难料,竟反过来了。

···

城南尘土飞扬,一支兵马远远地停在合肥城远处。

通过一路遇见溃散出逃的孙贲军兵士,程普已知晓合肥已失。

他们日夜兼程,还是差了一步。

说明章陵军也是日夜兼程急着攻下合肥的。

如今,他们只能远远看着。

骑兵先至,面对城墙,无能为力。

“先走吧,将此事报于主公吧,就说合肥已失,后续之事,需从长计议。”程普下令。

“将军,就这么,走了?”部属面露不甘。

程普斜睨他一眼,“不走还能如何?攻城?”

“那孙将军他……”

程普心一沉,但愿孙贲将军撤离了吧。

可千万别似韩当那般。

想了想,程普还是派出些人,四面八方去寻孙贲的踪迹。

而此时的孙贲一众,正被反绑着,脸上尽是生死难料的愁容。

有时候抱以死志,其实就是一时上头,等回过神来,还是会庆幸自己依然会喘气。

“头儿,这些人怎么处置好?要送去寿春吗?”吴力问。

“暂时不用,主君有需要,会通知我等,倒是江东援军来得快,骑兵已到城下了,北门来不及修缮,便就地取材,暂先封死,还有城防一事,大黄强弩城头要有,城内亦要有,抓紧时间预设落点。”

魏延一件件地吩咐,叮嘱打造提升城防,现在他们是守城的一方了。

“文长。”一旁悠闲而坐的文聘开口,“可有我的任务?”

魏延笑笑,走到他身侧坐下,也喘息了一口。

“仲业只需养精蓄锐,以待来敌。”

“听闻江东这次倾巢而出,这孙权小儿,真的会用兵吗?”

魏延嘴角一扯,“来多少,我们收多少,打光了倒好,我们一口气杀到江东去。”

“好,但愿这一日,早早到来!”文聘与魏延相视一笑,这仗打得,舒畅。

程普率骑兵退回巢湖附近,周瑜水军以及一众步军差不多先后到达,周瑜当即升帐议事。

议事首要,便是合肥现状,众人不由将目光尽数汇聚于程普。

程普可谓有口难言,因为孙贲将军的下落,他打探到了。

没逃,也没死,但被章陵军擒住了。

还有孙贲的一众司马部将,可谓一网打尽。

这话要是当大家的面说出来,恐怕在场很多人都要坐不住了。

毕竟孙贲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,皆是江东军中翘楚,若是这般兵马都敌不过章陵军,那这仗,还怎么往下打。

“德谋,尽管直言。”周瑜劝着催促。

“孙将军,孙将军他,已被魏延所擒,正困在合肥城中。”

“孙贲兵马,损失几何?”

“死伤数千,溃散逾万。”程普如实答道。

“那章陵军呢?”周瑜追问。

程普摇摇头,“不知。”

周瑜面向众将,“诸位将军,自豫章之战始,江东所历战事,皆败多胜少,据瑜调查,与过往相较,其中不同之处,便在于章陵军,在于诸葛巡。”

“他与过去的荆州军和江夏军皆不同,其麾下虽兵马不多,却装备极其精良,其强弩破门入城,如履平地,其兵士银铠,能御箭矢刀劈。”

“如此敌人,吾等若还拘泥于过去战法,恐怕吾与诸位,亦早晚被其所擒。”

众将听得一片哗然,周瑜说了实话,但这实话太丧气了,特别在军中,在战场。

“诸位或许觉得瑜在扰乱军心,不过瑜要说的是,知己知彼,方能得胜,敌装备精良,我等便不与之硬碰,敌器械杀伤大,我等便不硬攻蛮打,如此,诸将听令!”

周瑜话音铿锵,诸将被说得一阵振奋,一個个笔直挺立。

说完丧气话,一点也不显得丧气。

“程普,黄盖两位将军。”

“末将在。”两人齐道。

“你们往合肥西北十里外驻扎,建立营寨,不与敌正面厮杀,多多断其粮草信报,切记,建营务求占地广阔,以防其强弩袭击。”

“喏!”

“蒋钦,徐盛将军。”

“末将在。”

“二位将军以巢湖水寨为依托,掌控施水,若有机会,可伺机袭击小股章陵军,用以扰乱视听。”

“喏!”

周瑜再望向潘璋,“潘璋将军往合肥以东浚遒县驻扎,以策应城外诸军。”

“潘璋领命。”

“孙贲将军被困合肥,如今九江兵马群龙无首,朱治将军,你与孙将军是旧友,在军中亦有权威,就由你暂领九江兵马,合肥溃兵颇多,当务之急,乃是收拢残兵,重聚战力。”

“朱治得令!”“吾亲自在合肥以南建立大营,凌统吕蒙随吾同驻南营,与合肥对峙。”

一系列部署下去,几乎是围绕合肥打造了一个防护圈。

周瑜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诸葛巡立足未稳,难以久持,故此战在于困敌扰敌,而非硬碰,待主公率吴景孙辅三路大军到来,便可将合肥重重围困,届时再与之一决胜负。”

周瑜这么一通分析和部署,令众将心头阴霾驱散不少。

硬碰硬打不过,周旋一下的能力总有的吧。

于是按照周瑜的部署,在接下来的几天内,合肥城的外围可谓热闹。

魏延有些不明所以,周瑜大军悉数到了,为何不攻城呢?

不是应该趁他立足不稳,立即攻打的么?

毕竟魏延入城才一天,别说防护到位,连路都没认全。

魏延觉得江东军这四面开花的样子,定有猫腻,自己看不明白,便画了图,连夜送去了寿春。

三主君擅长这个,一定能看懂。

翌日,诸葛亮看到了合肥县如今的状况。

面对周瑜的种种部署,诸葛亮自能看出一些猫腻。

诸葛巡反复看了几遍,除了像是围了合肥之外,看不出别的用意。

“三弟,这周瑜莫非是摆了什么阵法,汝可识得?”

“兄长多虑了,周瑜如此部署,是不想攻城而已。”

“何以见得?”诸葛巡话刚出口,便立马自我否定,“算了,说了为兄也不懂,今日为兄去胡氏赴宴,三弟可要同去?”

“兄长自己去吧。”

“胡氏有个胡通达,在淮间颇有名望,若为兄能征辟,或可解燃眉之急。”

诸葛巡急呀,将寿春的孙贲亲信清理完,事都没人做了。

徐庶等人到来之前,诸葛巡已想自己在本地征辟人才了。

正可谓:远水救不了近火。

听诸葛巡一说才名,诸葛亮突然来了兴趣,他现在正是喜好结交好友的年纪。

“好,与兄长同去,见识见识淮间名流。”诸葛亮笑道。

兄弟两人出发,路上,诸葛巡还不忘交待三弟。

“三弟,为兄此行是去招人的,可不是辩经论说的,三弟切记莫要与人争长短。”

“一切依兄长。”

胡氏家宅在西南角,从县府去,马车走了数刻,最终在一间相对朴素的院落前停下。

胡氏家主胡芬已迎候在门外,见到诸葛兄弟下车,当即迎了上来,满脸堆笑,谄意十足。

寿春不过是换个主子,又不是换了天了,胡芬显然懂这个道理,所以他是第一个,主动邀约诸葛巡赴宴的家族。

其它的,大多还在观望,观望孙贲是不是还会打回来。

“胡芬见过诸葛府君,这是犬子胡敏。”

胡芬问候见,还不忘自己介绍,还不忘稍上自己儿子,为了给诸葛巡留个印象。

不过与胡芬的谄笑不同,胡敏脸色明显清冷许多,甚至有些轻慢态度。

看他年纪应该比三弟还小一些,兴许是有几分本事,所以有骄傲的资本。

诸葛巡不以为意,年轻人嘛。

直到诸葛亮走过,也是耐人寻味的看了他一眼。

胡敏脸色微变,不知为何,眼前的年轻人给了他一种极大的压力。

他说不出什么细节,好似自己的骄傲,在对方看来是多么不值一提一般。

偏偏那个目光,让胡敏也相信这是真的。

事实上,无论外貌,还是气质,抑或是穿着仪态上,胡敏都自愧不如,所以诸葛亮只一个目光,高下立判。

诸葛巡忽略过去了,否则他能解释,这就是气场呀。

三弟领域展开。

胡父引诸葛兄弟入内,这时胡敏身后一个更年轻的人开口道:“胡兄,诸葛子谦果真仪表不俗,难怪有如此本事,能打败孙贲。”

胡敏看着诸葛兄弟的背影,“蒋兄,我倒觉得他弟弟,更不简单。”

与胡敏说话的叫蒋济,也是九江郡人。

不过他所在的平阿县在淮水以北,算与寿春隔淮水相望。

蒋济推一把胡敏,让他跟上脚步没,嘴里也没停。

“胡兄眼高于顶,竟也有入目之人,难得,难得。”

胡敏则白了他阴阳怪气的蒋济一眼。

他如何不知,蒋济是来蹭饭的。

说是蹭饭,其实是蹭机遇,宴会上露个脸,吱个声,说不定就能入了某位的耳目。

毕竟靠举孝廉,都是人情世故的东西,可能一辈子也等不到。

胡敏十分理解,自己的状况其实也差不多。

在九江郡,孙贲任人唯亲,郡吏县吏几乎都是亲信,而寿春一陷落,这些人便作鸟兽散。

胡敏对此颇为不耻。

这也是为什么胡氏是头一个给诸葛巡递橄榄枝的寿春家族势力。

像这种家宴其实也简单,诸葛巡走过这么县城,对这一套流程可谓烂熟。

先是本地势力对诸葛巡一阵寒暄吹捧,诸葛巡则会自谦地表态尚有不足之处,请对方指正。

再向对方了解当地状况,将话题拉扯到人才之上。

然后诸葛巡就势请对方推举当地人才,然后他们说些“如蒙不弃”和“犬子不才”之类的话,寻求一个机会。

如果双方都看对眼,这事就成了,所以赴宴是表,面试才是真正的目的。

这大乱世,举孝廉的方式早就过时,沦为大族人情世故的工具,一般轮不到胡氏这种没有大背景的家族。

但是胡氏太想进步了。

想进步好呀,有企图才有上进,对于这种人才,只要人品过关,诸葛巡来者不拒。

胡氏宴会愉快的结束,离开时,诸葛巡多了两个门生。

胡敏年十七岁,蒋济更是只有十四,只不过他比胡敏早熟,块头也大,看着差不多。

两人当天就追随诸葛巡而去,开始实习县务去了。

这种从头开始培养的人才有个最大的好处,那就是诸葛巡不需要将他们原来的为官之道纠正过来。

就像学起来的马良,办事情就十分得心应手,而原先那批官员里面,思路能灵活转变且很想进步的,也只有复阳县长应正一个而已。

四月到来,合肥对峙形势初步形成。

徐庶一行也到达寿春,开始全面接管政务。

诸葛巡还收到一封刘表急书,打开一看,不由愣住。

刘表上表天子,表诸葛巡为扬州刺史,治寿春。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