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吊之前,崇祯掀桌 第173章 天下大势

作者:叫天 分类: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:2023-11-30 07:37:18

第175章天下大势

大年三十,没有鞭炮声,没有一点喜庆气氛,有的,只是人心的战战兢兢。

从昨日下午皇帝驾临南京城之后,南京的动静便大了,一整夜的,街上都有动静,能听到军队上街抓人的声音,差不多到天亮。

这第二天起来了,很多人都惴惴不安,不知道昨夜发生了什么,今天又会发生什么?

南京守备军队大约有十万人,在刚天亮之后,就收到旨意,到校场上集合。

亏了昨夜没有下雪了,地上积雪不多,轮值的军卒先清理了下校场,军队便能很快集合了。

不过就算没下雪,但是依旧是天寒地冻的天气,北方吹来,冰冷刺骨。

南京军卒都没能吃上饭,因为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,大概是在靠近中午时分才能有的吃。

饿着肚子站在校场上,感觉天气格外的寒冷。

也就是皇帝的旨意,要不然的话,肯定有人鼓噪,不鸟南京守备忻城伯赵之龙。当然,如果真是那赵之龙的话,断然不会这么早就叫他们集合的。

好在他们没有等多久,就见营门那边传来了动静,转头看去,却见一支京营军队护送着一辆辆马车开进了军营。

那些马车都是平板马车,能看到车上堆着一个个的箱子。这一车车的,数量极多,也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。

有经验的人看到那马车留下的车痕,当能判断出车上是比较重的东西。

这些京营将士和他们这些南京守军对比,非常地鲜明。

在点将台前站着的南京守备军队将领,最是能一眼看出这种鲜明的区别。

就见京营将士一个个都是盔甲鲜明,整齐如一,每个人都是精神抖擞,一股精锐之气,散发于外。

反观南京军卒,虽然人数众多,但是在寒风中都是佝偻着身子,缩成一团,哪有一点当兵的样子。

提督南京大教场的都督同知刘肇基见了,不由得低声感慨道:“京营果然是精锐啊!”

他出身于将门之家,世袭指挥佥事,迁都司佥书,隶山海关总兵尤世威部下。打过流贼,也和建虏交战过,自然知道这支京营打败李贼大军,赶跑入侵的建虏大军,那战力必然是非常强悍的。

但是,京营到底有多强悍,他其实却是不知道的。

因为在他看来,这支京营也就是年初才整编出来的,随着皇帝南征北战,却有如此辉煌战绩?这感觉有些不可能,很可能是夸张了!

可此时此刻,他看到这支军队的面貌时,才会觉得这支军队,真得是精锐!

这,便是百闻不如一见了!

他手下副将乙邦才、马应魁听了,皆是点头附和,叹道:“要是我们手下有这么精锐的军队,那就不愁军功了!”

精锐的手下,只要是领兵的,哪有不羡慕的道理。

他们在南京,也想练出一支精兵来。在这乱世之中有一支精兵的话,封妻荫子都是指日可待的了!

可是,他们手下将士一天只能吃一顿,找守备或者守备太监都没用,就是没钱,这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他们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,如同此时一般,只能羡慕京营的精锐了。

很快,京营军队大概有一万左右,开进了校场内,不但点将台四周戒严,并且在四处都站岗,把整个校场都纳入了掌控之中。

这个架势,不用说,是皇帝要来了。

果然,在这一万京营军队就位之后,就见皇帝在锦衣卫校尉的簇拥下驾临了。

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
刘肇基领着十万京营将士一起单膝跪地,迎接圣驾。

喊出来的声音,远不如五万京营将士当初喊得声音响,还不齐整。

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介意,上了点将台后,并没有去主位上就座,而是在御前直属标营统领金振孙和龙威营统领陈永福的簇拥下,站到了台前位置。

寒风呼啸下,台上的每个人都站得笔直,藐视寒风的温度。

崇祯皇帝扫视底下这些京营军卒,大部分都是年轻人,但是年老年少者也不少见。

南京这边,还没有进行革新,虽然他旨意已经下达,可这边并没有实施。有效率的问题,也有贼寇闹得很大的原因。

因此老弱这些,大概就是从卫所军户中拉来的人头。

这些南京军卒身上的战袍,就和整编前的京营差不多,缝缝补补,灰不拉叽的,全然没有军服该有的颜色。

也就是站在点将台附近的这些军卒,身上的军服要稍微好一些,人也一个个都是强壮的年轻人。

崇祯皇帝只是扫视了一眼,便把情况看在了眼里,然后没有拖拉,直接说道:“朕已将南京守备赵之龙革职,以后你们暂由朕直辖!”

点将台下站着一排锦衣卫校尉,都是大嗓门的,当即喊话,把皇帝的话传了出去。而后,在远处的军卒又将这话再度传远,能让这十万军卒都能听到皇帝在说什么。

因为,崇祯皇帝说完一句话之后,是要先等一会的。在这个空档,他也能观察底下这些军卒的反应。

这些南京军卒一听他们会归皇帝直辖,顿时一个个都露出了惊喜的脸色。

不管怎么样,皇帝直辖,待遇肯定要好一点吧,至少不会一天就吃一顿吧?

能不能吃饱肚子?

对他们来说,吃饱肚子或许就是他们最大的期待了!

有了期待,他们的身子都似乎直了一分,抬头看着点将台上的皇帝,眼睛开始放出希望的光芒。

就听崇祯皇帝又接着说道:“今天是大年三十,因此朕决定,不管你们以前如何,皆按两年军饷结算,以后按月发放军饷。与此同时,汰弱留强。不过不用担心,淘汰下来的将士,和原本南京城的各卫所人员一起安置,同样有军饷可领。”

说完这话之后,那些平板车上的箱子,便被京营将士一个个都打开了盖子,露出了一箱箱的银子,非常吸引人的注意。

随着皇帝的话传遍整个校场,顿时,南京军卒都轰动了起来。

就算是在御前,就算皇帝就站在点将台上能看到他们,他们也是忍不住就“嗡嗡”了起来。

“我没听错吧有两年的军饷可以领?”

“好像是,我也听到了,还说以后军饷都会发的了!”

“这是真的了,那就太好了!”

“家里都揭不开锅,正不知道如何是好呢!”

“……”

京营将士们看着这一幕,看到他们一点军纪都没有,却没有露出鄙视,反而都是理解他们。

因为他们曾经也经历过这一幕,听到这个消息后所激动的心情,至今也是记忆犹新的!

崇祯皇帝也没有沉下脸训斥,只是扫视眼前的这些南京军卒,看到他们一个个都是激动的表情,心中便知道,这军饷发下去之后,军心便归他了。

方正化连夜搞到这么多钱,功劳不小啊!

过了好一会之后,崇祯皇帝才看向点将台底下最前面的一排将领说道:“卿等协助锦衣卫尽快把军饷发放到将士们手中,把老弱强兵分开,登记在册之后再来见朕!”

刘肇基等人听了,立刻单膝跪地领旨道:“末将遵旨!”

他们知道,他们翻身的机会要到了。

皇帝一来,果然大不相同啊!

锦衣卫已经有过好多次发放军饷的经验,知道怎么样发放军饷,速度最快。

整个校场上,当即都动了起来。每个人都是情绪高涨,颇有种热火朝天,似乎寒风也不再刺骨的感觉了。

崇祯皇帝这边,移驾到了南京守备的衙门,一边等着南京军队发放军饷,汰弱留强的结果,一边开始处理其他事情。

昨晚把整个南京城的米店粮铺都给查封了,今天是大年三十,要尽快开铺,按照分配制给实施起来,让百姓能有粮过年才好!

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,南京兵部右侍郎吕大器,掌南京翰林院的姜曰广,奉旨已经先一步抵达守备衙门觐见。

这三人大都是近年才到南京,且基本上都是家里有钱的那种。因此,在方正化昨日的审讯中,这几个人是被圈出,算是南京这边相对清廉,没有多大问题的人之一。

崇祯皇帝看到他们的名字,依稀也有印象,似乎在原本的历史上也算是有气节的人,因此,便传旨过来任用了。

此时,当崇祯皇帝驾临守备衙门之后,此三人便连忙见礼。

皇帝昨天的大手笔,也是震慑到他们三人了。

他们都是进士出身,不少人算是四朝元老了,从万历年间开始做官的,就没见过有皇帝能像昨晚那样的。

崇祯皇帝就座之后,看着底下三人,当即吩咐道:“卿等平身!”

听到皇帝称之为“卿”,那就说明还行,三人便稍微松了口气,当即依礼节起身。

崇祯皇帝看着他们三人,打量着。

这三人中,吕大器最为年轻,但是也快五十岁了。昨晚折腾了一夜,明显看出熬夜对他们身体的伤害。

崇祯皇帝便缓和了脸色说道:“朕知道三位爱卿已很疲惫,但是朕手里无人可用。而今天又是大年三十,南京百万百姓嗷嗷待哺,急需实施粮食管制,还需要三位爱卿尽快做成此事!”

听到皇帝倚重的意思,三人心中一松之余,几乎不约而同地出来奏对,表示身体没问题,能撑得住。

他们很明白,皇帝这么说了,在南京这么多的官员中就挑他们三人出来,如果能把事情做好了,以后就不会丢在这南京的养老衙门,很可能会重新得到皇帝重用了。

崇祯皇帝听到他们的表态,便认真地说道:“京营已经查封了南京城所有的粮店米铺,你们立刻按照京师和扬州府实施的粮食管制措施去办事,平价限量卖粮,实在没钱可先欠着,朕就一个要求,让百姓无论如何能吃上一顿暖肚子的年夜饭!”

具体的细则,京师和扬州府都已经在实施,自然是有章程的,这不,崇祯皇帝就把早已写好的章程丢给了三个文官,让他们立刻领着人去办这个事情。人手不足,就从军中调人。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