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歌行 一百六十三章 唯才是举和德才兼备

作者:墨香阁大哥 分类:其他 更新时间:2023-09-09 00:05:24

第165章 唯才是举和德才兼备

赵昉一拍大腿道:“好!王卿此言正合吾意,不过明经科不需要取消,可以在州一级考试,过关者专门用于县级以下的学校教育。”

王安石眼睛一亮:“对呀!殿下高明,此举可以减轻压力,又能补充教师不足的份额。”

两人相视大笑,大有知音之感,紧接着王安石继续提出太学和国子监的改良方案,赵昉一一同意。

科举改革是王安石变法中,唯一没有被废除的,而且到南宋还一直延续下去,甚至明清的科举,基本上也是这样,只不过考试内容改变罢了。

但王安石提出的经义、策论为科举重点,一直被后世继承,至于说八股文害人,那不过是文体的事,跟考核的目的无关。

还有对太学和国子监的改革,同样被后世继承,以上中下分为三舍,在太学内进行考核,成绩优异者免于参加会试,直接进入殿试。

而且王安石还提出,太学同样要培养武学、医学、律法等专业人才,这一点比明清还先进。

明清的国子监可没有武学,武举科考倒是有,但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,这对武将的培养其实是很不利的。

毕竟武将不是上马冲锋就可以当的,要熟读兵书战策才行,至于你说有人不读也能成为名将,可那样的人有几个。

天才之所以是天才,是因为那是不可复制的原因,绝大部分人必须要承认自己没有天才的天赋,那就必须要有人教你。

“殿下,臣讲最后一点,那就是惟才用人,对于中下级官员,甚至吏员,发现有才应该不拘一格提拔之。”

王安石说完目光灼灼的望着赵昉,心中有些忐忑,毕竟此举大有曹孟德唯才是举的嫌疑,可那是被历史唾弃的。

后世人或许认为曹操的唯才是举是英明的决定,却不知曹操自己都没实行几年,就不敢继续了。

不然也不会有陈群弄出的九品中正制,这制度看似是在曹丕时代实行的,可其实在曹操晚年就开始了,只是没有形成制度罢了。

其实从时间上就能推断出来,九品中正制是在曹丕登基后第二年就宣布的,要是没有前面的积累,怎么可能那么仓促上一套制度。

研究一下曹魏的大臣更是直观,除了早期那一批人外,曹操晚年任命的重臣,没有一个是寒门出身,旧有的豪门和新兴的士族才是主流。

配享曹操太庙的二十六位功臣,除掉武将外,仅有郭嘉一人出身寒门,而且还排在最后一名,其余的全部是世家大族出身的。

所以说曹操的唯才是举其实也就是宣传口号罢了,根本是糊弄人的噱头,大批的寒门人才,在曹魏出仕,也只能在中下层当官,同样别想升上去。

甚至连郭嘉都是只是沾了寒门的名,并不算真正的寒门,而是颍川豪族郭家的庶支,否则也不可能跟荀彧相交莫逆。

看看他最早的经历就知道,他是跟着郭图去袁绍那的,看不上袁绍后才转投曹操,郭图是谁,颍川豪族郭家的嫡子。

郭嘉的身份,类似于红楼梦中贾芸、贾瑞这些人,要说他是寒门,的确是不富裕了,但背靠主家同样混的风生水起,跟真正的寒门还是有差距的。

真正的寒门是整个家族没落后,只留下教育的传承和一些解决温饱的条件,类似于后世的小资。

有文化但没资源帮助,但郭嘉显然不是,他还享受这主家的福利,至少郭图就曾经帮衬着他。

“惟才用人啊!这想法的确好,但要加上一句前提,那就是有才无德坚决不要。”

赵昉自然不会漠视人才,社会环境已然不同了,现在是大宋朝,没有了汉唐时代那样的世家。

新的豪门底蕴不如之前那些千年世族,影响力自然也大不如从前,但有些东西还是必须严格要求的。

人才是必须要的,但有才无德是坚决不能要,因为这种人破坏力比创造力更大。

任用一个平庸的人,对国家对百姓当然没好处,但也仅限于做不出成绩,可任用一个有才无德的人,那是会带坏一大批人的。

这才是为什么任命官吏,首要条件是个人道德要求,其次才是才能,因为你纵观历史,坏事的几乎都是有才无德之人上位后,国家才大乱的。

因为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,求的只是温饱和安居乐业,官吏才能平庸只是无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,但有才无德却能破坏他们原有的生活。

这其实也正是历朝历代,为何大部分人反对变法的重要原因,因为大部分人害怕的不是眼前的贫困,而是改变后以后会不会更糟。

因此不到万不得已,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变法的,说白了就是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。

王安石作为这时代的人,意识就是再超前,也是不可能违背这时代的主旋律。

因此在听到赵昉这话后,郑重的拱手道:“殿下所言乃至理,臣就是再看重人才,也深知德才兼备者才能为官,否则天下乱矣!”

赵昉点点头道:“那就好,惟德惟贤能服于人,古圣贤之教诲能流传千年,自然有其道理,否则早已淹没历史尘埃中了。”

“殿下睿智!”

王安石赞叹了一声,看得出他是真心的,并不是拍马屁。

当然,老王作为一代大儒,又是个执拗的性子,也不需要拍马屁,何况这是宋仁宗时代。

赵昉满意的微笑着,看着他沉吟一下道:“孤想改变一下监察制度和谏官制度,王卿可愿看看、提点意见?”

这件事赵昉想了很久了,上回被老婆们驳回后,他除了改革军中文武比例,还写了一些东西。

正是明朝的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制度,只是还未跟人探讨过,遇上王安石这位喜欢变法的人,忍不住就向跟他探讨一下可行性。

听到这话王安石果然大喜道:“殿下请示下,臣很想看看殿下的想法,之前的农业银行臣就觉的极好,这个应该也有惊喜吧。”

赵昉哈哈大笑道:“是不是惊喜看过再说,可别惊吓了王卿就好。”

喜欢宋歌行请大家收藏:(www.hxjxsw.com)宋歌行花香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